发布时间:2019-11-20 作者:天进君
天猫双11全天成交额2684亿!
从首个双11至今,天猫不断刷新着成交记录。十年来,"双十一"早已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典,并且逐渐向全世界蔓延。
在这个数据的背后,不仅是千万消费者的狂欢,更是千万品牌的狂欢!当天共有237个品牌成交过亿!
榜单中,中国品牌的号召力已经与国外品牌平分秋色!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,中国品牌发展迅猛,取得诸多成就。在未来,中国品牌又将书写什么样的新篇章?
成就一 | 品牌建设事业数量由少变多
中国品牌的建设事业数量由少到多,这里面至少有三个内涵。
1 第一个内涵是中国品牌数量呈上升趋势。
中国有效注册商标量从2010年底的460.4万件增加到2018年6月底的1680.7万件,增长了近3倍!
2 第二个内涵是中国市场主体由少到多的趋势非常明显。
在建国初期,公私合营不算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市场主体。在1978年,中国的市场主体不足50万户。到2018年,全国的实有市场主体达到了1.1亿户。可以说,没有足够的市场主体,就谈不上品牌的增长。
3 第三个内涵是中国国内市场总值稳步增长。
1950年国内市场总值不过600多亿人民币,全国的财政收入才62亿元。到1979年,中国国内市场总值达到3678.7亿元,人均的国内市场总值385元,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。
成就二 | 品牌影响力由弱变强
中国品牌影响力由弱变强,这里面也有三个内涵。
1 第一个内涵是知名品牌的数量日趋增多。
1995年世界500强榜单推出的时候,只有中国银行、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和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,三家中国企业上榜。到了2017年,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里面占到了115家,紧随美国的132家,远超日本51家。
2 第二个内涵是国货潮兴起。
从六神花露水味鸡尾酒、泸州老窖香水、大白兔奶糖味的美加净唇膏,越来越多传统老字号品牌应时而变,主动跨界创新,在耄耋之年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3 第三个内涵是中国品牌国际化步伐加快
一开始,中国出口的大多数商品是贴牌和代工产品,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去,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。以天进的老客户为例,王老吉目前已在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和注册商标。作为一款凉茶饮料,王老吉在“走出去”过程中,主动顺应本土化的市场需求,如越南、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凉茶口味甜一些,有的国家则主推无糖或低糖凉茶。
成就三 | 模式与业态由旧变新
区块链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创建新的商业话语体系,创建新的权力架构,商业规则正在快速发生变化,新的模式与业态层出不穷,中国互联网正在从“尾随”美国变成“反超”美国。
新商业环境与技术催生了新的模式与业态。阿里巴巴、淘宝、京东正在沦为传统企业。互联网下半场,连接数量让位于连接质量。越来越多如拼多多、趣头条、每日优鲜等新品牌生态迅速崛起。
对企业而言,创建、识别、连接、融入生态成为一种全新的增长模式。
成就四 | 品牌管理由浅入深
中国品牌管理由浅入深,这里面也有三个内涵。
1 第一点是品牌建设体系日趋成熟。
中国一开始以工业化体系为主,品牌与产品紧密结。后来不断进行结构调整,第三产业蓬勃发展,正在成为强大的力量。现在对品牌的要求不仅是要求产品好,还涉及渠道建设、便利度、售后服务,以及体验等等。如果能把一个品牌做好,甚至都不用自己生产产品,直接链接生产资源就可以了。
2 第二点是品牌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在加深。
在天进二十多年实践中,我们发现过去许多企业认为品牌和企业文化是一回事,甚至觉得做品牌就是打广告,对品牌缺乏一整套系统性的规划和流程。但现在不是,很多大企业都非常专业,非常系统。
3 第三点是品牌意识、品牌氛围迅速增强。
有调研显示:一个地区经济越发达,企业的品牌意识越强。大企业的品牌意识普遍强于小企业。有扩张和转型需求的企业品牌意识强于保守型企业。新兴产业、新业态的企业品牌意识强于传统产业、传统业态的企业,年轻企业家的品牌意识强于老一代企业家。
这是一个人人讲品牌、人人重视品牌的新时代,但是真正把品牌视为专业化、长期化的工程的企业还不多见。反观国际上的强势品牌,他们有专门的品牌规划与管理机构、人才与建设队伍,甚至设立了首席品牌官。在这一点上,中国企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