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日本设计的介绍与追捧,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。从电器到马桶盖,从资生堂到无印良品,进而是文化、生活、历史、景观......引发了多少人的好奇与崇拜,甚至还有兴奋到去拜鬼——糊了——这个不谈了(幸灾乐祸)。但是,对于其设计的强,却是我们无法回避的。那么,日本设计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?笔者不揣冒昧,想浅浅地谈一谈。
先看一幅作品,真的是一幅作品,而不是综艺里大多数人说的原创-作品......
大名鼎鼎的梵高,在他的《唐吉老爹画像》中,一口气临摹了6幅日本浮世绘作为背景,不仅如此,他还用油画直接临仿歌川广重、溪斋英泉的画作,乐此不疲。
浮世绘深深影响了印象派大师的创作,莫奈、马奈、得加、高更......开始是艺术,逐渐延伸至平面设计、影视、动漫等等。
铺垫得有点远了,在这里,我们碰瓷了一下艺术,其实要谈的是日本设计的第一个关键词:东方魔性。
所谓东方魔性,一方面是整个东亚文化不同于欧美的气质,如书法、绘画、建筑、茶道等,这一部分,中国、韩国也具备,但日本却变本加厉,将其发挥到极致,甚至让一部分西方人觉得日本就代表了东方,真是——不知该笑还是被笑。而日本设计师的不断横空出世:三宅一生、安藤忠雄、川久保玲、田中一光、原研哉....更是加深了这一印象——笑不出来了。
黑川雅之
日本文字源自汉字,取偏旁及草写成假名,本缺乏统一性,不想其错落的形式反而成了设计的新宠。
东方魔性的另一方面是大量的装饰与素材堆砌,如中国清代宫廷瓷器便是一例。西方其实也经历过,不过工业革命后逐渐丢弃了。日本融合现代设计手法,将这种堆砌发扬在设计上——重复、叠加、对称、旋转,反而取得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,不能不引人思考。
草间弥生的波点
还有高田唯的“新丑风”——是不是有点面熟?据说设计师非常欣赏国产土味品牌——椰树。我的个天!
赶紧打住,说说第二个关键词:俭约
对的,您没看错,就是俭约。日本设计大量的性冷淡风,从历史源流上来讲,是因为资源的匮乏与物质的不丰富,所以才要求物尽其能,一分钱掰成两瓣花,三瓣四瓣更好!所谓的“枯山水”大致也是因为没有大山大水。
无印良品的大量收纳盒柜也是明证,方正、无多余装饰、体积小,空间利用率高、可叠加。日常用品,尽量不占空间,最好重复利用。
投射到平面设计,也是能简则简,一个元素能表达的,绝不添加其它。
佐藤可士和打造优衣库品牌形象时,用同一个红色块平均排列文字的形式囊括日本与海外市场,应用上摒弃了常用的辅助形,以LOGO为元素,重复又重复,既节省又最大化地传播了品牌,可谓是多快好省得俭约型代表。
简约的理念,刚好迎合了当下绿色环保的潮流,加之执行到位,无怪乎,日本的设计成为了不少人的心头好。
另外,“禅”对日本文化与生活的影响由来已久,对虚空、清净的追求演化为“侘寂”的文化名词,体味寂寞、玩味时光流逝的痕迹,也成为了一种或真或假的表达。冈仓天心的《茶之书》里,对千利休茶室的推崇,谷崎润一郎《阴翳礼赞》中,大段描绘过往的器具,对于寺庙后院厕所的向往,则有些近乎病态了。这一类的审美,深刻影响了日本设计的调性。
再说第三个关键词:变态的细节追求,不好意思,是一句话了,为了表达得明白些。
这种变态,在日本的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最多,川端康成的细节有时候到了干扰情节的地步,而三岛由纪夫的名作《金阁寺》中,主人公迷恋金阁寺的美,则不折不扣的是一种扭曲(看图片、听人描述,金阁寺其实没那么夸张,大概日本人没见过真正的金碧辉煌——题外话)
日本的设计,有时候为了追求一点点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改变,可以花费大量的时间跟成本。多年前,服务日本某品牌汽车时,常常需要传达汽车的外形升级,细究起来,往往是一个后视镜、或者尾翼的微弱调整,哑然失笑之余,也不得不佩服只本人日积月累的考究精神。
反之,日本设计对于“”升级“”的理解,也显得那么的谨小慎微,许多的所谓改变,大概只是为了不让你觉得改变而存在吧?上半年,原研哉为小米打造的品牌升级方案成为了热议话题,改方为圆的设计几乎被人说成一个笑话,这是凸显了中日民众对于设计、对于品牌升级的认知差异(此话题可以再谈,这里不展开了)。
下图是佐藤卓的环境设计之家LOGO设计阐释,用一个圆去切司空见惯的房子图形,赋予其与地球、与环境的关系,四两拨千斤,谁又说不是细节的力量?
关于日本设计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跟不断延展的话题,对也好,错也好,它始终在那里。剖析它、了解它,不是为了嘲笑(可能也有),而是明了它的前因后果,知道怎样向它学习,如何去取舍,其它的都是后话了,你知道的!